发布时间:2025-05-07 点此:1114次
◎摘 要 《教育强国建造规划大纲(2024—2035年)》从坚持党的领导、教育时机、教育进程、教育效果、教育变革、教育对外敞开等方面确立了教育强国建造的方针。从方针特征上看,这些方针反映教育的“三大特色”,对应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表现安身我国国情、面向国际水平,重视国家战略规划的联接照应。教育变革展开有必要聚集规划方针,保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健全推动履行机制,实在把规划方针科学精确地转化为实践举动和建造成效。要将规划方针细化分化落地履行,量体裁衣科学施行,与相关规划施行统筹和谐,加强规划方针的进程监测和动态点评。
◎要害词 《教育强国建造规划大纲(2024—2035年)》;规划方针;教育强国;国家战略
规划方针是变革展开一致和一起志愿的集中反映,表现战略目的和阶段性使命,旨在清晰作业重点、优化资源配置方向、引导社会相关主体行为[1]。因而,规划方针常被视为规划文本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规划的拟定与施行进程中发挥着无足轻重的效果。《教育强国建造规划大纲(2024—2035年)》(以下简称《大纲》)从坚持党的领导、教育时机、教育进程、教育效果、教育变革、教育对外敞开等方面确立了教育强国建造的首要方针,这些方针充沛反映了教育的政治特色、公民特色、战略特色,对应了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壮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证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表现了安身我国国情、面向国际水平,也充沛重视国家战略规划的联接照应,为教育强国建造供给了科学的举动指引。为什么要建立这些方针?这些方针有何含义?在教育强国建造进程中怎么履行这些方针?本文测验从研讨者的视角动身,对这些方针进行剖析、了解和考虑。
教育强国建造规划方针的底子内在
面对战略时机和危险应战并存、不确认难意料要素增多的展开环境,《大纲》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方针,旨在为未来10年把方向谋全局,遵循履行党中心对教育作业的全面领导,充沛凝集全社会关怀教育、支撑教育的强壮力气。剖析《大纲》文本,能够把规划方针的首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在坚持党的领导方面,提出到2035年完结“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准则系统和作业机制系统齐备”的方针。这一方针不仅是教育强国建造规划方针的柱石和中心,更是保证教育强国建造稳步前行、终究获得胜利的底子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展开之所以获得显着效果,最底子的就在于党对教育作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遵循。当时,教育强国建造面对新局势新应战,愈加凸显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迫切要求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分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系统;迫切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办理,牢牢掌握党对校园意识形态作业领导权;迫切要求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年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铸魂育人,刻画立德树人新格式,培育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年代新人;迫切要求加强和改善新年代校园思维政治教育,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变革立异,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校园党的建造,加强教师党安排建造,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效果。
在教育时机方面,提出“各级教育遍及水平继续稳固提高”的使命要求。让所有人都能相等享有受教育时机,始终是教育变革展开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前史性效果、产生格式性改变,我国建成国际上规划最大的教育系统,各级教育遍及程度到达或超越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越60%,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遍及化阶段,公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底子处理。但与国际首要教育强国比较较,我国各级教育遍及水平还需继续稳固提高。例如,相关研讨显现,国际排名前15的教育强国中有11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100%,最低也超越9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水平在80%以上;2020年,我国高于高中毕业年级3—5岁人口高中阶段完结率约为74%,与国际首要教育强国86.3%的平均水平比较还有显着距离[2]。因而,推动更高水平的教育遍及,并继续保证学生准时保质完结学习使命,是教育强国建造有必要高度重视的重点作业。
在教育进程方面,提出2027年“高质量教育系统开始构成”、2035年“高质量教育系统全面建成”的建造方针。教育系统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及各种形式的教育彼此联络、彼此联接而构成的全体,其间心含义便是在教育进程中为人的展开供给系统化安排和准则性保证[3]。教育强国建造的重要方针,便是要为每个人的生长和展开供给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经过70多年的教育变革展开,我国已底子建立起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敞开灵敏的教育系统,但在愈加优质公正、更具特性与生机、更可继续展开等方面还存在缺乏。在建成教育强国方针提出后,建造高质量教育系统就始终是重要的作业内容。《中华公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展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前景方针大纲》对“建造高质量教育系统”[4]作出规划布置,党的二十大陈述也清晰要求“加快建造高质量教育系统”[5]。在《大纲》中,清晰提出全面构建八大教育系统,即“固本铸魂的思维政治教育系统、公正优质的根底教育系统、自强杰出的高等教育系统、产教交融的职业教育系统、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系统、立异牵引的科技支撑系统、本质精巧的教师队伍系统、敞开互鉴的国际协作系统”[6],这既有高质量教育系统四梁八柱的结构重构,又有新阶段各级各类教育及支撑保证系统的特征归纳,科学地指明晰高质量教育系统的丰厚内在和内在特质。
在教育效果方面,分为片面和客观两个方面:在片面上是公民群众对教育展开效果的点评,提出了2027年“公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着提高”,2035年“公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着跃升”。教育强国建成与否,要害是公民群众认不认可。特别是在教育公正范畴,在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人群教育距离等方面还需作出更大尽力,获得更多实效。从实践来看,公民群众能不能在家门口就能上一个好校园,进城随迁子女能不能享用与户籍人口同等待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不会由于经济原因上不了学,残疾儿童少年是否能够承受杰出教育等,都是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造有必要答复和处理好的要害问题。为此,有必要把公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作为教育强国建造的重要方针。在客观上提出的方针是“人才自主培育质量全面提高”“优秀立异人才不断涌现”。人才自主培育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假如一个国家的人才都不能由本国的教育系统培育出来,那是肯定不可能称之为教育强国的。《大纲》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育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方针提出来,便是要以教育强国建造奠定人才强国建造根底,并为科技自立自强供给强壮的人才支撑,这既是新局势下教育强国建造方针的必定选择,也显示了我国加快推动教育强国建造的自傲与决计。
在教育变革方面,提出“要害范畴变革获得实质性展开”“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展开需求愈加契合”的建造方针,为教育强国供给强有力的系统机制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变革获得了重大展开,但与经济社会展开需求之间仍存在许多不适应、不和谐。例如,教育点评变革还负重致远,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还存在错位和不匹配问题,教育投入保证水平有待提高,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动机制还处在探究推动阶段等。在教育强国建造中,还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归纳变革,激起教育展开生机,系统推动育人方法、办学形式、办理系统、保证机制变革,特别是要在教育点评变革“破五唯”中获得实效。此外,针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展开局势和使命,尤其是人口高质量展开的急迫要求,要把教育强国建造作为人口高质量展开的战略工程,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展开为中心,健全教育系统机制,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展开。
在教育对外敞开方面,提出到2027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造迈上新台阶”,这是我国教育坚持教育对外敞开战略战略,坚持自主自傲、胸襟全国的详细表现。教育强国建造是我国教育走向国际教育舞台的进程,是活跃参与全球教育协作、沟通和管理的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的国际沟通协作获得了重大效果,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中文归入国民教育系统,在国际上协作建成了30余个“鲁班工坊”,联合国教科文安排STEM教育研讨所落户上海;我国鼓舞外国留学生来华沟通,有195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来华肄业,其间,学历生份额提高到60%以上[7]。与此同时,推动教育对外敞开还面对许多应战和困难,例如:“出不去”,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国留学生设置障碍;“引不来”,来华留学生仅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3.54%[8];“讲欠好”,我国教育国际传达影响力不高,在全球教育管理议题设置、规矩拟定等方面话语权缺乏。在教育强国建造中,还要着力提高全球人才培育和集聚才能,扩展国际学术沟通和教育科研协作,活跃参与全球教育管理,推动我国教育走向国际舞台中心。
教育强国建造规划方针的重要特征
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展开中大国建造教育强国,没有现成路途能够沿袭,也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历,必定要跨过各种艰难险阻、急流险滩。因而,方针的确认要有显着特征,以充沛发挥推动变革展开的导向和鼓舞效果。剖析《大纲》提出的首要方针,有以下显着特征:
紧扣教育三大特色。教育具有显着的政治特色、公民特色、战略特色,在教育强国规划方针中给予了充沛表现。在坚持教育的政治特色上,旗帜显着地提出“到2035年,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准则系统和作业机制系统齐备”,要全面遵循履行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答复好培育什么人、怎样培育人、为谁培育人这一教育的底子问题和建造教育强国的中心课题。在坚持教育的公民特色上,把提高公民群众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教育强国建造的重要方针,要求教育变革展开的动身点和归宿是以公民为中心,办妥公民满意的教育。在坚持教育的战略特色上,提出到2027年完结人才自主培育质量全面提高,优秀立异人才不断涌现,要害范畴变革获得实质性展开,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展开需求愈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造迈上新台阶;并提出到2035年完结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才能显着跃升。
对应教育强国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咱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壮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证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我国式现代化全面推动强国建造、民族复兴伟业供给有力支撑”[9]。这六大特质科学阐释和高度归纳了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在《大纲》中将其转化为规划方针,思政引领力表现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准则系统和作业机制系统齐备”,人才竞争力表现为“人才自主培育质量全面提高,优秀立异人才不断涌现”,科技支撑力表现为“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才能显着跃升”,民生保证力表现为“公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着提高”“公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着跃升”;社会协同力表现为“要害范畴变革获得实质性展开,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展开需求愈加契合”;国际影响力表现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造迈上新台阶”。在以实践举动寻求规划方针完结的进程中,保证了教育变革和展开沿着教育强国方向顺畅推动。
安身我国国情,面向国际水平。规划方针是针对当时和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变革展开的要害问题提出的,直接指向了我国教育遍及、规划、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现在存在的问题和缺乏。我国的教育强国建造面向国际、对标全球的教育强国,需求在首要方针上到达国际教育强国平均水平,因而,在《大纲》中非常强谐和重视首要方针方针的国际参照规范。例如,在2035年首要方针中提出“根底教育遍及水平缓质量稳居国际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构成”等具有国际比较和全球视界的展开方针和使命。
重视国家战略规划的联接照应。战略规划是重要的治国理政方法,在很多战略规划之间,有必要顾全大局,重点是要求相关规划方针之间做到有机联接。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变革和展开规划大纲(2010—2020年)》提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跨进,并提出到2020年底子完结教育现代化、底子构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队伍的战略方针。《大纲》中则清晰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整体完结”的方针要求。从“向教育强国跨进、底子完结教育现代化”到“建成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整体完结”的改变,表现了国家战略规划的接续和联接。从《大纲》本身的战略安排看,首要方针分为两步走:一是“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造获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着眼于当时要害问题和杰出短板,从已清晰的使命清单动身来拟定预期方针;二是“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从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来拟定规划方针。分两步走的方针安排,系统考虑了教育强国建造近期与中远期的统筹和谐,清晰了“起步”与“结尾”不同时期的方针要求,表现了整体方针与阶段方针有机联接,充沛考虑了教育事业变革展开的阶段性规则。
教育强国建造规划方针的举动指引
规划方针是举动的导向。教育强国大纲规划方针现已清晰,未来10年各地和各级各类教育变革展开都有必要聚集规划方针,保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健全推动履行机制,实在把规划方针科学精确地转化为实践举动和建造成效。
规划方针凸显系统归纳,需求细化分化落地履行。《大纲》首要方针与各级各类教育变革展开方针要严密对应,例如,首要方针中说到的高质量教育系统建造方针,需求与《大纲》中思维政治教育、根底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教师队伍建造、教育对外敞开等相对照,保证整体要求细化至各教育系统的特定方针和使命中。又如,首要方针中说到的“根底教育遍及水平缓质量稳居国际前列”,应该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方针相连接,构成整体方针有要求,各分项可履行的举动路线图。
规划方针是整体要求,需求量体裁衣科学施行。《大纲》是党中心、国务院颁布施行的教育事业展开纲领性文件,具有权威性和束缚性。在《大纲》履行进程中,将会经过方针分化、进程监测等方法,对各地履行和推动状况进举动态掌握,充沛发挥国家微观规划方针点评效果,促进各当地针协同发力。各地区各部分要拟定可操作、可点评、可查核的方针使命,推动施行安排,一起构成合力。但就规划方针而言,也需求各地从本地实践动身,特别是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展开实践,研讨拟定契合本地状况的教育强国建造方针系统。另一方面,也要活跃鼓舞当地立异方针,在一些变革展开范畴,部分当地能够先行先试,并在当地的教育强国建造施行方针上予以充沛反映。
规划方针聚集特定范畴,需求与相关规划施行统筹和谐。本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研讨拟定之年。“十五五”时期是遵循履行《大纲》的加快推动期,“十五五”教育规划的方针方针也必定以《大纲》为指引,结合五年规划的特色,做好阶段性的方针规划,实在做到承上启下,有机联接,加强方针协同合作。此外,履行教育强国规划方针还有必要统筹考虑人口展开、村庄复兴等专项规划方针,在施行进程中不断吸收完善相关方针要求和使命布置,加强与其他规划彼此间的联接和谐,防止穿插重复和对立抵触。
规划方针是前瞻策划,需求加强规划施行的进程监测和动态点评。规划方针重在科学施行和辅导实践,根底在于进程监测和点评。《大纲》在方针中有2027年、2035年两步走的方针规划,已充沛考虑方针履行中的阶段性需求。在详细施行进程中,需求以方针为抓手,完善规划施行全周期办理准则,健全监测点评机制,安排展开规划施行状况的年度监测、中期点评和总结点评,将监测效果作为加强和改善规划施行的重要依据。健全监督查核机制,规划施行状况要归入各级政府查核点评系统,承受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以科学有用的监测点评和查核机制保证规划方针使命落到实处[10]。
参考文献:
[1][10]郑栅洁.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展开规划准则系统[N].公民日报,2024-8-26(9).
[2][8]马晓强,崔吉芳,万歆,等.建造教育强国:国际中的我国[J].教育研讨,2023(2).
[3]陈如平.高质量教育系统的前史头绪、价值导向与建造途径[J].教师展开研讨,2025(1).
[4]中华公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展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前景方针大纲[M].北京:公民出版社,2021.
[5]习近平.高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我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陈述[M].北京:公民出版社,2022.
[6]中共中心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造规划大纲(2024—2035年)》[N].公民日报,2025-1-20(6).
[7]高毅哲.国新办举办“推动高质量展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教育部专场解读全面推动教育强国建造[N].我国教育报,2024-9-27(2).
[9]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底子使命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方针厚实跨进[N].公民日报,2024-9-11(1).
[本文为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十五五’教育展开环境与方针使命研讨”(VGA240002)研讨效果]
【作者马晓强:我国教育科学研讨院教育统计剖析研讨所所长】
(原载2025年第3/4期《我国高等教育》)
作者:马晓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