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地震流言中,有关动物反常行为可以预告地震的言辞层出不穷,例如蛤蟆搬迁、冬蛇出洞等等。那么,小动物们的这些反常行为真的可以预告地震吗?为什么会发生行为反常呢?咱们又该怎么分辩“动物预告地震”的流言呢?
小动物在地震前
行为反常的原因
老鼠
作为最早进化为高级哺乳类的动物,老鼠对地声极端活络且在行为反常中具有群体性。老鼠身上的长短毛发都有着感知振荡和窟窿形变的功用,一旦在洞里发现哪怕极端弱小的破裂声和通道变形,便可以敏捷逃逸。
蛇对声响活络,因身体触摸地上,一旦空气和地表有弱小轰动,便会引起它内脏和全身的共振,60m外的行人脚步声都能发觉到。
蛇
鹦鹉
鹦鹉腿部的骨间膜邻近和翅膀上散布有很多振荡感触器,能活络地发觉栖木的振荡、气流的扰动。在100—3200 Hz 频段,乃至可以发觉出1μm振幅的振荡,简直挨近 0 级地震的强度和微震地震仪的活络度。
狗的嗅觉才能最高。狗的嗅上皮总面积为170平方厘米,占到大脑半球的三分之一,嗅觉细胞可达每平方厘米2.25 亿个,活络度为人的 3000~10000 倍。能辨别出 200万种气味。除此之外,狗的外耳不只硕大,还能转向声源方向、或趴地监听,耳能感触超声波和次声波,眼能发觉紫外和红外光。
狗
鱼
鱼类不只嗅觉活络,且对电磁场的改变反响活络。鱼的皮肤里有一种侧线器官,即电感触器官,一般会集在头部,能察0.01μV/cm的改变,因为游动进程中切割了地球磁力线,在躯体内发生感应电势,然后对地磁场呈现感应。
较之人类,
动物在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的高度活络
往往使得它们在震前呈现反常行为,
那么这些反常行为能作为预告地震的根据吗?
答案并不是确认的
首要,地震的稀疏和突发性让人们在研讨进程中短少充沛的样本,而关于动物来说,反常行为也只是天性驱动下的应急反响,并没有如“谙熟门路”般的经历学习效果。
其次,动物反常行为具有多样性,并不只仅针对地震,自然界环境的其他改变也会导致动物反常行为,因而动物的反常行为很难与地震相对应。
例如较为常见的“冬蛇出动”,专家们曾对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1月1日至2月4日期间的蛰伏蛇出洞,与1976年1月1日至2月10日山西临汾区域呈现的蛰伏蛇出洞(其数量超越海城地震前)进行了比照研讨。结果表明,这两个区域蛰伏蛇出洞都是与蛇窝温度的增高有关,但两者生态特征上的差异却与本区域其时的气温布景直接有关,显然是一种非地震的自然现象。
尽管动物在地震前的一些反常行为具有必定的警示效果,但一些看似有板有眼,有关动物可以预告地震的流言,也常常导致人们堕入灾祸即将来临的惊惧,咱们该怎么分辩这些流言呢?
只需牢牢记住这点:“预告”的地震震级很准确,发震时刻、地址很详细的都是流言!无论是动物反常行为,仍是其他要素,包括“三要素”的详细预告信息都是超呈现有实际水平的,百分之百是流言。
参考文献:
1.冯锐.兴趣地震学(11):动物与人平等重要*[J].世界地轰动态,2019,(第11期).
2.王尚彦.浅谈地震与动物反常[J].我国科技信息,2013,(第18期).
3.我国地震科普网.